您的位置:首页 > 名词解释

冲 稳 保

一、“冲、稳、保”的概念

1. “冲”

- 含义:选择那些录取分数线可能稍高于自己高考成绩的院校和专业进行填报。目的是冲击更好的学校或专业,有一定的机会能够被录取。

- 风险:录取概率相对较低,可能会因为竞争激烈而落榜。如果被投档但因为分数不占优势而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的风险也较大。

2. “稳”

- 含义:选择与自己高考成绩相当的院校和专业填报。这些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一般与考生的成绩较为接近,被录取的可能性较大。

- 优势:相对稳妥,考生有较大机会被心仪的专业录取,同时也能保证进入与自己实力相匹配的院校。

3. “保”

- 含义:选择录取分数线低于自己高考成绩的院校和专业,作为保底志愿。确保在前面的志愿未能被录取时,仍有学校可以上。

- 作用:降低落榜风险,为考生提供最后的保障。

二、合理的志愿梯度及实际例子

合理的志愿梯度一般可以按照“冲、稳、保”的比例为 3:4:3 或者 2:4:4 来设置。

例如,某考生高考成绩为 580 分。

“冲”的志愿可以选择一些历年录取分数线在 590 - 600 分左右的院校和专业。比如某 211 大学的热门专业,虽然该专业录取分数线较高,但如果当年报考人数较少或者考生发挥其他优势(如竞赛获奖、综合素质突出等),就有可能被录取。

“稳”的志愿可以选择录取分数线在 570 - 580 分左右的院校和专业。比如一些实力较强的普通一本院校的优势专业,这些专业与考生的成绩相匹配,被录取的概率较大,且专业也符合考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

“保”的志愿可以选择录取分数线在 560 - 570 分左右的院校和专业。比如一些二本院校的王牌专业,即使前面的志愿都未被录取,这些保底志愿也能确保考生有学可上。

总之,在填报志愿时,合理设置“冲、稳、保”的志愿梯度,可以增加考生被录取的机会,同时降低落榜风险。